汽车金融渗透率上升 “互联网+产业”模式不可阻挡

  汽车金融是一个万亿级市场,传统银行、汽车金融公司、电商、互联网金融已在此混战多年,今年,各大集团结盟或跨区域合作的趋势已开始显现。汽车金融渗透率快速提升从2009年开始,中国汽车销量就已超过美国,成为全球汽车第一消费大国。截至2016年底,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.94亿辆,较2010年增长113%;据国家信息中心预计,至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.5亿。

易通金融

  上亿级的存量市场,以及千万级的新增市场给汽车金融提供了发展的沃土。业内通过“汽车金融渗透率”来衡量汽车金融产业,所谓汽车金融渗透率,泛指通过贷款、融资等方式购买的车辆数量占总销售汽车数量的比例。易通金融调查发现,2015年我国汽车金融整体渗透率为35%,但是相较于欧美市场70%-80%的渗透率水平,仍有巨大的差距。虽然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起步晚,但发展迅猛,市场空间广阔。从2001到2014年,国内汽车信贷市场规模由436亿元增长13倍至6596亿元,未来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总规模约为2000亿元。另一方面,汽车金融行业不良贷款率要远低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,抗风险能力较强。截至2015年末,汽车金融公司不良贷款余额为21.22亿元,不良贷款率为0.54%,较年初上升0.13%,但相比于其他各类贷款,依然是优质资产。

  基于这些特点,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吸引了包括商业银行、汽车金融公司、融资租赁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主体的参与角逐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汽车金融业务类型包括银行按揭、汽车贷款、车企金融、汽车电商、二手车金融、融资租赁、流动周转、车险分期等8种类型。其中,流动周转包括个人、小微企业的车辆抵押、车辆质押,以及车商的抵押、质押贷款业务。

易通金融

  汽车融资租赁异军突起从美国、日本等成熟的汽车金融市场来看,汽车融资租赁已经成为主要业务模式。目前美国、德国汽车融资租赁渗透率分别达到46%和21%,而国内渗透率仅1%,提升空间十分巨大。汽车融资租赁模式下,客户可对满意的汽车进行租赁,并按月支付租金;合同期满后,汽车金融公司再将该车辆过户给客户,由此实现汽车使用权到所有权的转化。在整个汽车金融产业链中,汽车融资租赁凭借融物实现融资的特性、更为灵活的业务模式,以及高额的利润回报,受到了越来越多汽车行业从业者与广大客户的青睐。

  事实上,“互联网+”模式已成为各大汽车品牌发力的主战场。传统汽车商的最大优势在于有自己的4s店、现成的渠道和客户群,但是同样这也是它的弱势,难以进行跨地域、跨平台、跨品牌的整合。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加入,可以凭借其丰富的线上管理风控经验,通过金融快速地撬动汽车品牌的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,实现双方优势互补。

  近年来,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快速崛起,则使汽车金融市场迎来真正的裂变。从行业来看,互联网+汽车行业的融合,也已经从最初的汽车门户、汽车社区,发展到车联网、汽车电商(二手车交易平台)、汽车金融平台等相对高级的阶段,必将引发新一轮行业剧变。